古代成语故事-典故成语故事

admin22025-05-20 14:35:02

一、历史典故类成语

1. 一鸣惊人

典故:春秋时,楚庄王即位后沉迷享乐,大臣伍举以“大鸟三年不飞不鸣”为喻劝谏。楚庄王醒悟后励精图治,终成春秋五霸之一。

寓意:比喻平时默默无闻,突然展现非凡才能。

出处

2. 卧薪尝胆

典故: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,忍辱负重,睡柴草、尝苦胆,最终灭吴复仇。

寓意:形容刻苦自励、发愤图强。

出处

3. 完璧归赵

典故:战国时,蔺相如凭借智慧与胆识,将和氏璧完好送回赵国,避免秦国强夺。

寓意:比喻将物品完整归还原主。

出处

4. 围魏救赵

典故:战国时期,齐国孙膑通过围攻魏国都城,迫使魏军回援,成功解救赵国。

寓意:以间接手段化解危机。

出处

古代成语故事-典故成语故事

二、哲理寓言类成语

1. 守株待兔

典故:宋国农夫偶见兔子撞树而死,便日日守树等待,荒废耕作。

寓意:讽刺墨守成规、不劳而获的愚行。

出处

2. 刻舟求剑

典故:楚人过江时剑落水中,他在船边刻记号以便捞剑,却忽略船已移动。

寓意:批评拘泥成法、不知变通。

出处

3. 掩耳盗铃

典故:盗贼偷铃时捂住自己耳朵,以为他人听不见铃声。

寓意:比喻自欺欺人。

出处

4. 井底之蛙

典故:井中青蛙以为天只有井口大,后遇东海之鳖方知天地广阔。

寓意:讽刺眼界狭窄、见识短浅。

出处

三、人物轶事类成语

1. 高山流水

典故:俞伯牙善琴,钟子期能听懂其琴意,子期死后,伯牙断弦摔琴,不再弹奏。

寓意:形容知音难觅。

出处

2. 负荆请罪

典故:战国时,廉颇不服蔺相如,后愧悔,背负荆条上门请罪。

寓意:主动认错,诚心改过。

出处

3. 韦编三绝

典故:孔子晚年研读《周易》,反复翻阅致竹简皮绳多次断裂。

寓意:形容勤奋治学。

出处

4. 举案齐眉

典故: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相敬如宾,孟光送饭时将托盘举至眉间以示尊敬。

寓意:形容夫妻相互尊重。

出处

四、成语来源分类

1. 神话传说:如“夸父追日”“精卫填海”。

2. 历史事件:如“破釜沉舟”(项羽巨鹿之战)、“退避三舍”(晋文公)。

3. 文学作品:如“老骥伏枥”出自曹操《龟虽寿》,“青出于蓝”源自《荀子》。

4. 民间俗语:如“大海捞针”“大刀阔斧”。

学习建议

  • 积累方法:每日学习1-2个成语,结合故事理解其背景和用法。
  • 实践应用:尝试在写作或口语中运用成语,增强表达效果。
  • 拓展阅读:参考《战国策》《史记》《庄子》等古籍,探索更多成语源头。
  • 如需完整成语列表或具体故事解析,可查阅[中华成语故事大全]或[汉典网]。

    文章下方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