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600字_《强国有我》观后感600

admin12025-05-19 21:35:03

当银幕上展现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划破长空,港珠澳大桥如巨龙横跨碧波,FAST天眼凝视浩瀚宇宙时,每一个镜头都如同时代的脉搏在跳动。纪录片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与《强国有我》以史诗般的叙事,将国家发展的壮丽图景与青年使命的深沉呼唤交织呈现。这两部作品不仅记录了中国从科技崛起到民生改善的跨越式发展,更在每一个奋斗者的脸庞上,镌刻着"强国有我"的时代誓言。

一、科技强国:创新引擎驱动发展

在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中,中国科技的"超级工程"群像令人震撼。从"复兴号"列车以350公里时速改写世界高铁标准,到"蓝鲸2号"深海钻井平台突破可燃冰开采技术;从量子通信卫星构建绝对安全的"天地链路",到5G网络覆盖率达全球68%的通信革命。这些成就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"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"的论断,正如影片中航天工程师所述:"每颗螺丝钉的精度都决定着国家科技尊严。"

领域代表性成果世界排名
交通基建港珠澳大桥、复兴号高铁里程第一
海洋工程蓝鲸2号、蛟龙号钻井深度纪录
信息科技5G技术、量子通信专利数首位

而《强国有我》则揭示了创新背后的青年力量。山西共青团实施的"青春兴晋"行动中,5270名学子返乡参与科技扶贫,在吕梁山区建立数字化农业示范基地,使马铃薯亩产提升40%。这种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实践,印证了钱学森之问的当代解答——青年科技工作者正以"板凳甘坐十年冷"的精神,突破西方技术封锁。

二、脱贫攻坚:共同富裕的实践样本

两部纪录片共同聚焦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。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用镜头记录了大凉山"悬崖村"的钢梯改造:2556级阶梯不仅连接了云端村落与现代社会,更象征着发展成果的共享。影片数据显示,全国累计实施扶贫项目28万个,173项精准政策使9899万农村人口脱离贫困。这种"绣花功夫"般的精准扶贫,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誉为"人类减贫史上最伟大的实践"。

在《强国有我》的叙事中,90后村官黄文秀的故事催人泪下。她在百坭村推行"电商+合作社"模式,将芒果种植面积从800亩扩展到2000亩,带动户均增收1.2万元。这种"扶贫先扶志"的理念,与费孝通《乡土中国》中"文化自觉"理论形成呼应——当青年将现代知识与传统智慧结合,就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。

三、青春使命:强国征程的接续奋斗

《强国有我》以大量鲜活案例诠释了青年与国家的共生关系。在抗疫战场上,"90后"医护人员占比达40%,太原青年突击队72小时建成核酸检测方舱。这些身影与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中FAST工程师团队平均年龄35岁的数据形成互文,印证着"少年强则国强"的永恒真理。

教育领域的变革更具深层意义。贵州"云课堂"项目使偏远山区学生共享名校课程,这不仅是教育公平的突破,更是人才储备的战略布局。正如纪录片中支教教师所言:"每个孩子的眼睛里都藏着国家的未来。"这种将个人成长嵌入国家命运的认知,构成了新时代青年价值观的底色。

四、生态文明:绿色发展的中国智慧

两部作品共同勾勒出"美丽中国"的生态画卷。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展现的塞罕坝林场奇迹——55年植树4.8亿棵,森林覆盖率从11.4%到80%——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生态范式。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,在浙江"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"工程中得到延续,使农村污水处理率提升至78%,印证了"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"的发展哲学。

青年环保组织的创新实践更具时代特色。深圳"零废弃促进会"通过区块链技术追溯垃圾流向,使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2%;兰州大学生研发的"沙漠土壤化"技术,在库布其沙漠形成3万亩绿洲。这些案例表明,当科技创新与生态意识结合,就能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路径。

家国同构的永恒命题

从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展现的宏观成就,到《强国有我》记录的微观奋斗,两部作品共同编织出家国同构的时代叙事。数据显示,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15年超30%,这背后是4.02亿青年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的答卷。正如敦煌研究院青年修复师在影片中所说:"我们修复的不仅是壁画,更是文明传承的基因。"这种将个体价值融入民族复兴的自觉,正是"强国有我"的深层内涵。

面向未来,我们需要在三个方面深化实践:一是构建"科技-产业-民生"协同创新生态,二是完善"青年发展型城市"政策体系,三是推动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。唯有如此,才能让"厉害了我的国"与"强国有我"的合奏,永远响彻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。

文章下方广告位
热门标签
关注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