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:时代鸿篇下的家国情怀与青年使命
引言:大国崛起的视觉史诗
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以纪录片的形式,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新发展理念下取得的成就浓缩于90分钟的银幕中。从“中国桥”到“中国网”,从脱贫攻坚到生态文明建设,影片用震撼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人物叙事,展现了一个民族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这不仅是一部记录国家发展的影像史诗,更是一部激发民族自信的精神宣言。
一、超级工程:中国智慧的硬核书写
影片中,“港珠澳大桥”以其55公里的总长和120年的设计寿命成为“中国制造”的典范。这座集桥、岛、隧于一体的跨海工程,创造了7项世界之最,其沉管隧道技术攻克了零丁洋复杂地质的难题,彰显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魄力。而“蓝鲸2号”海上钻井平台、“复兴号”高铁、“天眼”FAST射电望远镜等工程,则从深海、陆地到太空,全方位展示了中国科技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的蜕变。这些成就不仅是技术的突破,更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——它们诉说着“伟大是奋斗出来的”真理。
在“中国速度”的背后,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坚守。如影片中提到的磁悬浮列车研发团队,平均年龄仅30岁,他们用青春热血诠释了“创新驱动发展”的深刻内涵。这让我深刻意识到,国家的强大离不开每一个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付出。
二、协调发展:共享小康的民生温度
影片并未止步于宏观叙事,而是将镜头对准普通人。西藏扶贫干部洛措的故事令人动容:她徒步穿越泥泞山路,数十次劝说贫困户搬迁,即便流泪也不放弃。这正是中国“精准扶贫”政策的缩影——五年间,中国实现每分钟20人脱贫的奇迹,兑现了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一个也不能少”的庄严承诺。
“共享发展”的理念还体现在医疗、教育等领域。影片中,健康管理员走村入户普及医保政策,基层教师用网络课堂跨越教育鸿沟。这些细节揭示了一个真理:国家的强大最终要落脚于人民的幸福感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: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。”
三、绿色中国:生态文明的东方答案
从塞罕坝三代人筑就的“人工林海”,到青海湖畔的藏羚羊迁徙,影片用诗意画面展现了中国对生态文明的探索。浙江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让乡村重现绿水青山,而“西电东送”“南水北调”则实现了资源的跨区域协调。这些实践打破了“发展必牺牲环境”的魔咒,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“中国方案”。
更令人振奋的是,中国正以“双碳”目标引领全球气候治理。无论是风电、光伏装机量稳居世界第一,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,都彰显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。绿色发展的背后,是“天人合一”传统智慧的现代演绎。
四、青年使命:接续奋斗的精神火炬
梁启超曾疾呼:“少年强则国强。”影片中,“天宫”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3岁,“蛟龙号”潜航员多为“80后”,他们用行动证明:青年一代有能力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既是“厉害中国”的见证者,更应是建设者。从学好专业知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从参与志愿服务到培养国际视野,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在为时代鸿篇添砖加瓦。
影片结尾,埃塞俄比亚制鞋工厂的中国投资故事发人深省:当中国技术带动非洲工人收入翻倍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经济合作,更是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理念的生动实践。这启示青年:未来的奋斗需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。
与国同行的自豪与责任
《厉害了,我的国》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中国的辉煌成就,也照见了每个中国人的责任。当也门撤侨的军舰高呼“祖国接你们回家”,当“一带一路”的列车穿越欧亚大陆,我们深切体会到:国家的强大是人民最坚实的后盾。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,我们更需铭记——厉害的中国,由每一个“厉害的你”共同铸就。
正如影片主题曲《新的天地》所唱:“我们自信,我们前行,看中华儿女走向新的天地!”这不仅是国家的宣言,更是每个青年的人生信条。愿我们以梦为马,不负盛世,续写新时代的东方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