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年高考优秀作文 高考十篇必看满分作文

admin12025-05-19 19:35:03

1. 《以本手沉潜,以妙手行远》

主题:本手、妙手与俗手的辩证思考

亮点:以围棋术语切入,论述扎实基础与创新突破的关系。文中引用陈忠实、托尔斯泰等案例,强调“本手是根基,妙手是升华”,并批判急功近利导致的“俗手”。结构严谨,语言凝练,既有哲学深度,又有现实批判。

摘录

> “人生如棋,棋局万变……以本手沉潜,根基稳固;避免俗手,杜绝浮躁;以妙手行远,方成大器。”

来源:2022年江苏考生丁润阳(北京大学录取)。

2. 《问未来问无边界,答时代答无止境》

主题:人工智能时代的问题与探索

亮点:结合屈原《天问》与当代科技,提出“问题源于好奇,答案需躬身实践”的论点。用敦煌壁画修复、陆游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等案例,论证人类探索的不可替代性。语言兼具诗意与思辨,呼应时代命题。

摘录

> “对问题的思考由大脑负责,人工智能可以给出已有的答案,却无法回答未知的谜题。”

来源:2024年新课标I卷满分作文。

3. 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》

主题:社会冷漠与人性善意的反思

亮点:以小悦悦事件为切入点,呼吁打破人际隔阂。通过拾荒阿婆陈贤妹的善举,对比“彭宇案”中的冷漠,强调“顺手的小事”对社会的救赎。情感真挚,具有强烈现实意义。

摘录

> 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顺手的小事与平常的爱心便是善的桥梁。”

来源:全国卷优秀范文。

4. 《达前之所未及,得生之发展》

主题:探索未知与文明进阶

亮点:以“嫦娥探月”“天问探火”为引子,将科技探索与人生成长类比。引用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、故宫文物修复等案例,论证“抵达未知是生命勃发的起点”。语言恢弘,立意高远。

摘录

> “人生亦如此,不断抵达过去的未知,再以勃发的生机去往未知的将来。”

来源:2024年新课标II卷满分作文。

5. 《大隐隐于乐》

主题:入世与出世的哲学平衡

亮点:通过陶渊明、李白等历史人物,探讨“隐于市”的生命智慧。语言古典雅致,提出“心净自然凉”的现代启示,融合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观。

摘录

> “万物归乎一心……大隐隐于‘乐’。”

来源:全国卷文化类满分作文。

6. 《松山风曲》

主题:艺术灵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

亮点:以道教音乐《松山风曲》为线索,反思AI无法复刻的艺术“灵晕”。结合敦煌壁画修复、八大山人画作等案例,强调人性在艺术中的核心地位。语言细腻,哲理深刻。

摘录

> “那些无法被计算的战栗、犹豫、错误与疯癫,才是文明最坚硬的盾牌。”

来源:2025年预测题范文(技术主题)。

7. 《感恩》

主题:情感共鸣与生命意义

亮点:用戴顿《舍己树》的寓言,诠释“付出即快乐”的真谛。结合北极星、含羞草等自然意象,呼吁以感恩之心重构人际关系。语言温暖,立意普世。

摘录

> “感恩,是有一个跳跃的灵魂,在逆境中驾御生活。”

来源:全国卷情感类满分作文。

8. 《风景这边独好》

主题: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

亮点:以长城、中华美食、高铁为象征,展现华夏文明的智慧与魅力。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,呼吁守护文化根脉。语言磅礴,情感炽热。

摘录

> “华夏之邦,风景秀丽宜人,文化源远流长……凡此种种,无一不展华夏民族之大智慧。”

来源:新课标全国卷优秀范文。

9. 《学会拒绝》

主题:生命选择与精神独立

亮点:通过历史典故与当代案例,论述“拒绝平庸”的价值。引用孟子的“有所不为”,结合袁隆平、叶嘉莹等人物,呼吁坚守本心。语言犀利,逻辑严密。

摘录

> “古人云: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。这‘不为’是拒绝,更是对生命的清醒认知。”

历年高考优秀作文 高考十篇必看满分作文

来源:全国卷哲理类满分作文。

10. 《珍珑》

主题:智慧与境界的博弈

亮点:以围棋棋局隐喻人生,通过“珍珑棋局”的破解,探讨“舍与得”“局内与局外”的辩证关系。语言如棋谱般精妙,思想深邃。

摘录

> “破局者,需超脱胜负之执,以天地为棋盘,以众生为棋子。”

来源:全国卷思辨类满分作文。

写作启示与技巧

1. 立意高远:优秀作文常从具体现象切入,升华至文明、人性、科技等宏观命题(如)。

2. 论据多元:善用跨学科案例(如《三体》哲学、敦煌艺术),增强说服力与新颖性。

3. 语言锤炼:通过比喻、排比等修辞(如“挽本手之雕弓”),提升文采与感染力。

4. 结构清晰:总分总框架下,段落间逻辑递进(如“问题—思考—解决”三层推进)。

更多范文可参考历年高考真题解析及名校模拟题。

文章下方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