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香里的端午节
“五月五,是端阳,插艾叶,挂香囊,吃粽子,撒白糖,龙舟下水喜洋洋……”这首儿歌里藏着我最爱的节日——端午节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的粽香弥漫,街巷里飘荡着传统文化的芬芳。
清晨,妈妈早早备好了碧绿的粽叶、雪白的糯米和甜枣。她将粽叶卷成漏斗状,填入糯米,再塞一颗红宝石般的蜜枣,最后用棉线扎紧。我也学着包,可糯米总像调皮的小精灵从叶缝溜走,最后竟裹成了“粽子王”,逗得全家大笑。妈妈告诉我,粽子尖尖的角是为了吓退江里的鱼虾,守护投江的屈原。
午后,河畔的龙舟赛将节日推向高潮。鼓声如雷,桨影翻飞,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。船头的彩绸迎风招展,岸边的人群欢呼雀跃。我捧着热腾腾的粽子,仿佛看到千年前百姓划船救屈原的身影。原来,粽香里包裹的不只是美味,更是一代代人对爱国诗人的怀念。
艾草的清香萦绕门楣,五彩丝线系在腕间。这个节日让我懂得:端午不仅是舌尖的盛宴,更是文化的传承。每一粒糯米、每一阵鼓点,都在诉说中华血脉里流淌千年的故事。
写作思路
1. 文化开篇:引用童谣点题,增强画面感。
2. 习俗描写:通过包粽子的细节展现节日氛围,穿插历史传说深化内涵。
3. 场景升华:赛龙舟的热闹呼应屈原精神,将个人体验与文化记忆结合。
4. 情感收束:用艾草、丝线等意象总结节日意义,突出传承主题。
文中融合了粽子的制作、龙舟竞渡、屈原传说等元素,既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叙事要求,又通过生动的细节传递文化价值,适合作为优秀作文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