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来与传说
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祭祀,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帝王“秋夕祭月”的礼制,后逐渐演变为民间节日。其名称源于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正中,此时农作物丰收,古人以“秋报”感恩,形成庆祝习俗。唐代定型为节日,宋代盛行,明清时与春节齐名,成为团圆的重要象征。
经典传说故事:
1. 嫦娥奔月
后羿射日后获西王母赐不死药,其妻嫦娥为保护仙药不被恶徒蓬蒙抢夺,吞药飞升月宫。百姓为纪念她,中秋夜设香案拜月,祈求平安。
2. 吴刚伐桂
吴刚因触犯天条被罚砍伐月宫桂树,桂树随砍随合,象征永恒努力与惩罚。
3. 玉兔捣药
传说嫦娥升月时携白兔同行,玉兔在月宫捣制长生药,成为纯洁与奉献的象征。
4. 月饼起义
元末朱元璋起义时,将“八月十五夜起义”纸条藏入月饼传递消息,成功推翻元朝。此后,月饼成为中秋团圆必备食物。
这些传说融合了神话、历史与民俗,赋予中秋节团圆、感恩的文化内核,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