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作者简介
老舍(1899-1966):原名舒庆春,字舍予,北京人,满族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,代表作有《骆驼祥子》《四世同堂》《茶馆》等,被誉为“人民艺术家”。
二、课文核心内容
1. 主题思想
通过描绘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与活动,展现传统节日的热闹与温情,表达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与传承。
2. 结构脉络
第一部分(1-6段):春节前的准备(腊八、腊月二十三等)。
第二部分(7-12段):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(除夕、初一、元宵节)。
第三部分(13段):春节结束,回归日常生活。
3. 详略安排
重点详写“腊八”“除夕”“正月初一”“元宵节”四天,略写过小年等其他日子,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,体现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。

三、重点知识解析
1. 多音字与词语积累
多音字:铺(pū/pù)、分(fēn/fèn)、间(jiān/jiàn)等。
成语:零七八碎、万不得已、万象更新、悬灯结彩等。
近反义词:热闹/冷清、娴熟/生疏、充足/短缺等。
2. 关键句子赏析
“腊七腊八,冻死寒鸦”:通过天气寒冷反衬年味的热烈,突出春节的重要性。
“这不是粥,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”:比喻手法,生动表现腊八粥食材的丰富。
“一眨眼,到了残灯末庙”:总结春节结束,语言简洁且富有画面感。
3. 问题归纳
为什么详写元宵节?:突出灯的种类繁多,体现“春节的又一个高潮”。
“京味儿语言”特点:使用儿化音(如“零七八碎儿”)和方言(如“闲在”),增强地域特色。
四、学习技巧与笔记方法

1. 笔记要点
记录知识框架、重难点、易错点及补充内容。
使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,留白便于补充。
2. 复习策略
结合时间轴梳理春节习俗,对比详略段落。
通过课后习题巩固理解(如讨论“详略安排的好处”)。
五、获取笔记图片的途径
1. 电子版资源:部分网页(如网页10、31)提供可打印的电子版笔记,需通过指定链接下载。
2. 参考示例:可搜索“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堂笔记图片”获取手写或结构图示例(如思维导图、知识点分栏排版)。
3. 教辅资料:《七彩课堂》《名师学练考》等教辅书含图文并茂的笔记整理。
如需更详细的图文笔记或电子版资源,可访问以下来源:
知乎专栏文章《北京的春节》笔记分享
搜狐教育提供的全册课堂笔记
百度文库、哔哩哔哩等平台的免费文档与视频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