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课开讲啦观后感-开讲啦2025观后感

admin142025-05-03 18:10:02

2025年《党课开讲啦》以全新的视听语言与互动模式,将百年党史的厚重与新时代的使命生动交织。从历史纵深到现实图景,从理论阐释到实践浸润,这档节目不仅是一堂政治教育课,更成为党员干部思想淬炼的熔炉。通过多维度的叙事和沉浸式体验,它深刻诠释了中国为什么“能”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“行”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“好”的核心命题。

历史传承与精神内核

节目通过“三家窝棚”抗联密营遗址的实地探访,重现了东北抗联将士“火烤胸前暖,风吹背后寒”的生存境遇。在黑龙江畔的沉浸式党课中,青年党员们夜宿地窨子,亲身体验密营斗争的艰苦卓绝,这种具象化的历史还原让抽象的革命精神变得可触可感。正如萝北县红卫村党支部书记栗春林所言:“身临其境方知信仰之重,越是艰难越要向前。”这种教育方式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模式,实现了从“知道”到“懂得”的认知跃迁。

谢春涛教授在理论阐释中提出“两个大局”观,将脱贫攻坚与疫情防控作为新时代的“上甘岭战役”进行对比分析。节目中展示的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杨岭村脱贫案例,通过老党员口述与数据可视化呈现,揭示出“精准扶贫”背后“一村一策”的治理智慧。这种将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设计,使观众深刻理解“江山就是人民”的执政理念。

实践创新与时代价值

节目创新构建了“行走的党课课堂”体系,在黑龙江边境线形成“10公里一课堂”教育矩阵。例如名山口岸的“戍边课堂”将界碑巡护与跨境协作模拟训练结合,使党员在处置边民纠纷的实战化场景中深化国门意识;而林区的“马背课堂”则让护林员在巡山途中学习生态文明思想,实现生态保护与党性锤炼的双重目标。这种场景化教学使理论教育效能提升42%,据萝北县2024年党员教育评估报告显示。

在数字化转型方面,节目组开发的VR党课系统可还原“冰趟子战役”等26个历史场景,党员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可参与“群众动员决策模拟”。这种技术赋能使年轻党员参与率提升至89%,较传统模式提高31个百分点。正如参与测试的边境民警王浩所言:“戴上VR设备仿佛穿越时空,更能体会先辈抉择之艰难。”

学用转化与基层治理

节目构建的“需求-供给-成效”三清单机制,在萝北县已转化为可复制的治理模式。通过大数据分析党员教育需求,针对性开发《密营斗争与当代基层治理》等5门实操课程,使理论学习直接转化为治理能力。例如在2024年黑龙江汛期,沿江党员运用《界堤抢险情景模拟课》流程,24小时内完成3.5公里堤防加固,较常规效率提升60%。

在乡村振兴实践中,“稻田党员科技岗”通过田间党课推广抗寒稻种植技术,带动户均增收1300元。这种“课堂+基地”模式已在全国复制推广,形成“学—研—产”闭环。正如农业专家李振华所说: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,让党课长在稻田里,才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的真谛。”

党课

特色党课模式对比分析
课程类型 教学形式 实践转化率
戍边课堂 界碑巡护+矛盾调解模拟 78%
马背课堂 林区巡护+生态政策学习 65%
VR云课堂 历史场景虚拟体验 82%

思想启迪与发展前瞻

节目引发的“初心之问”在年轻群体中形成现象级讨论。高校辅导员张莉在观后笔记中写道:“要像抗联交通员传递情报那样传递理想信念。”这种代际对话使95后党员对“牺牲”“奉献”的理解从抽象概念转为具象认知。调查显示,节目播出后高校入党申请书提交量同比增加37%。

面向未来,党课教育需在三个方面深化:一是构建“数字孪生”教学体系,开发元宇宙党课空间;二是建立党员教育效能评估模型,用量化指标替代经验判断;三是强化跨国界党课交流,讲好中国治理故事。正如中央党校专家指出:“新时代党课要成为解码中国之治的密钥,既要守正更要创新。”

《党课开讲啦2025》通过历史纵深与现实关怀的交织,技术赋能与人文精神的共振,构建起新时代党员教育的立体范式。它证明:真正的党性教育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,而是灵魂的对话、信仰的传承。当VR眼镜里的战火与稻田里的秧苗交相辉映时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,更是一个百年大党永葆生机的精神密码。

文章下方广告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