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教学目标
1. 知识与能力
认识“勿、埃、漉、晕”等生字,正确读写“削弱、柔和、朝晖、庞然大物”等词语。
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,掌握列数字、作比较、假设等说明方法。
能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“假如……将会……”等句式表达灰尘与自然现象的关系。
2. 过程与方法
通过自主阅读、表格梳理、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文本内容。
结合生活实例,体会事物两面性的辩证思维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感悟灰尘的重要性,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。
激发科学探究兴趣,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重点:
1. 掌握灰尘的特点、作用及说明方法。
2. 理解“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”的深层含义。
难点:
1. 运用说明方法描述其他事物。
2. 体会辩证思维,联系生活实例分析利弊。
三、教学过程
1. 创设情境,激趣导入
提问激思:
“生活中,灰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?”(预设:脏、有害健康)
播放沙尘暴视频或图片,引发讨论:“假如没有灰尘,世界会怎样?”
揭示课题:引导学生关注标题中的“假设”,体会其激趣作用。
2. 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任务驱动:
默读课文,标注生字词,思考“灰尘的利与弊”。
完成表格:
| 灰尘的特点 | 作用 | 说明方法 |

|-|-|--|
| 微小 | 削弱阳光 | 列数字、作比较 |
| 散射光线 | 天空蔚蓝 | 假设、作比较 |
| 吸湿性 | 调节气候 | 假设、举例 |
3. 精读文本,探究写法
重点段落分析(第3-5自然段):
活动1:用“因为……所以……”解释灰尘特点与作用的关系。
(例:因为灰尘能散射光线,所以阳光变得柔和。)
活动2:对比“列数字”与“假设”的说明效果。
(例:第3自然段用“百万分之一毫米”具体说明灰尘的微小。)
活动3:仿写“假如没有灰尘……”句式,强调灰尘的重要性。
4. 拓展延伸,迁移运用
辩证讨论:
生活中哪些事物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?(如二氧化碳、网络等)
小组辩论:“是否应该完全消除灰尘?”(结合课文与生活实例)
迁移训练:
以“假如没有_______”为题,仿写说明文,要求用两种以上说明方法。
推荐阅读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《蓝猫淘气3000问》,拓展科学视野。
四、板书设计
假如没有灰尘
特点 作用 说明方法

微小 → 削弱阳光 → 列数字、作比较
散射 → 天空蔚蓝 → 假设、对比
吸湿 → 调节气候 → 假设、举例
辩证思维:事物皆有两面性
五、教学反思
1. 亮点:
通过表格梳理和句式训练,学生清晰掌握文本结构。
辩论活动有效培养了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。
2. 改进点:
可增加实验环节(如模拟光散射实验),增强直观体验。
分层设计写作任务,兼顾不同能力学生。
六、参考资料
教学设计参考:网页1、网页10、网页38
说明方法解析:网页21、网页22
辩证思维培养案例:网页48、网页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