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光荏苒,幼儿教育事业的沃土承载着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。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,政治思想与个人成长的融合不仅是职业发展的根基,更是培育祖国花朵的核心使命。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,我深刻体会到:唯有将党的教育方针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教育篇章。
一、政治理论学习深化思想根基
政治理论学习是教师思想建设的核心路径。在日常工作中,我坚持通过“学习强国”平台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参与园所组织的“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会”,深入理解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深刻内涵。例如,在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的教研活动中,我主动将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融入课程设计,通过“红色绘本共读”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,这一实践成果在园内教学案例评选中获得优秀奖。
为提升理论转化能力,我建立了个性化的学习档案,包含学习笔记、专题讲座摘要及反思日志。在参加市级“幼儿教师思政能力提升工程”时,我撰写的论文《课程思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渗透策略》被收录于区域教研成果集。这些实践不仅强化了政治素养,更让我认识到:教育者的政治站位直接影响着幼儿价值观的萌芽方向。
二、师德师风建设筑牢职业准则
师德是教育工作的灵魂。我始终以《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》为行动纲领,在班级管理中践行“三心法则”:对待幼儿有爱心,处理问题有耐心,专业成长有恒心。面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,我与特教专家合作制定个别化支持方案,累计完成20余份观察记录,其中《自闭症幼儿社交能力培养案例》成为园所师德培训的经典素材。
在廉洁从教方面,我严格执行《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》,曾婉拒家长赠送的购物卡,并通过家长会公开说明“教育公平”原则。疫情期间,主动承担线上家访工作,为37个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,此举被区教育局评为“师德先锋事例”。这些行动印证了陶行知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教育箴言。
三、教育教学实践彰显育人智慧
课程实施中,我探索出“三维联动”教学模式:以游戏为基点、以问题为导向、以生活为场景。在“小小科学家”主题活动中,设计“种子萌发实验”“天气观察站”等探究项目,幼儿参与率达100%,其作品在区科技节展览中引发关注。这种“做中学”的理念使班级在园级发展评估中连续三年保持综合得分第一。
家园共育方面,我创新运用“双向反馈机制”:通过“成长档案二维码”实现幼儿发展数据可视化,每月发布《家庭教育指导手册》,其中“情绪管理四步法”被家长称为“育儿宝典”。疫情期间开发的“亲子运动游戏包”下载量突破500次,有效破解了家园协同难题。
四、专业成长路径开拓发展视野
持续的专业学习是教师发展的生命线。我完成“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”“STEAM课程设计”等专题培训120学时,考取“感觉统合训练师”资格证书。参与的省级课题《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实践研究》已进入结题阶段,相关成果在华东地区学前教育论坛分享。
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,我主导创建园所首个“智慧教室”,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“恐龙探秘”主题活动,该案例入选教育部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典型案例库”。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公众号,每周推送原创教研文章,累计阅读量达1.2万次,形成区域性专业影响力。
回望成长之路,政治思想的锤炼与专业能力的提升如同车之双轮,共同驱动着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。未来,我将继续深化“课程思政”研究,探索“幼儿政治启蒙教育评价体系”,同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支持机制的构建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:“教育者的个性、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,是激励每个受教育者实现自我超越的力量源泉。”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育人征途上,我将以更坚定的政治立场、更炽热的教育情怀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全部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