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
尊敬的老师、同学们:
大家好!今天,我演讲的主题是《厉行勤俭节约,反对铺张浪费》。
一、勤俭节约: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
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”从古至今,中华民族始终将勤俭视为立身之本、治国之基。

历史的回响:尧帝以粗布麻衣、粗茶淡饭体恤百姓疾苦;北宋苏轼被贬黄州时,将俸禄均分十二份,每日定量开支,践行“取之有度,用之有节”。
精神的丰碑:毛泽东同志一件睡衣补丁73处,周恩来总理的衬衫领口磨破仍反复缝补。他们用行动诠释“浪费是极大的犯罪”。
文化的根基:《左传》言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”,《墨子》警示“俭节则昌,淫佚则亡”。这些智慧至今仍振聋发聩。
二、现实之问:我们为何仍需厉行节约?
有人质疑:“物质丰裕的今天,何必再谈节约?”但数据与现象揭示真相:
资源的警钟:全球仍有10亿人面临饥饿,中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/4。一公斤大米需消耗368公斤水,一粒粮食的背后是无数汗水。
浪费的触目惊心:校园中,食堂剩饭堆积如山;生活中,水龙头长流、电灯长明、纸张随意丢弃。据统计,仅上海若每日15万台电脑待机,耗电量便相当于一座小型发电站。
精神的滑坡:攀比消费、过度包装、宴席剩半的“面子文化”,让节约沦为“小气”,奢侈反成“潮流”。
三、行动之路:从点滴到使命
节约不是口号,而是每个人肩头的责任:
个人践行:
珍惜粮食,践行“光盘行动”,吃多少取多少;
节约水电,随手关灯、一水多用;
循环利用,废纸做草稿、旧物改造创新。
社会担当:
企业如丰田,员工将马桶水箱放砖块节水,笔记本双面使用,诠释“聚沙成塔”的力量;
学校应加强教育,通过主题班会、实践活动,让节约意识根植于心。
国家使命:
从政策层面严控“三公”经费,整治奢靡之风;
弘扬节俭文化,让“节约光荣”成为时代强音。
四、未来之约:以节约守护人类家园
同学们,节约是文明的火种,是发展的基石。当我们拧紧水龙头、清空餐盘时,不仅是在守护资源,更是在延续一种精神、一种信仰。
让我们以行动回答:
以勤俭修身,让“百宝箱”精神代代相传;
以节约兴国,为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力量;
以美德铸魂,让中华文明在节俭中生生不息!
我的演讲完毕,谢谢大家!
引用与拓展:
文中案例与数据融合了历史典故、企业实践、校园倡议等多元视角,强化说服力。
可结合本地化案例(如学校节水成果、社区旧物改造活动)进一步丰富内容,增强共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