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关于《开学第一课》观后感的写作思路与参考范例,结合2025年节目内容及通用写作方法,帮助您完成高质量的读后感:
一、写作思路与框架
1. 明确主题,抓住核心
观后感需围绕节目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展开。例如2025年《开学第一课》以“强国复兴有我”为主题,涵盖传统文化、科技创新、国防教育等内容。可选取某一主题(如科技报国、文化传承)作为切入点,结合自身感悟。
2. 结合节目内容,提炼亮点
3. 联系实际,深化思考
需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热点。例如:
4. 总结提升,展望未来
以节目为起点,表达个人志向。例如:“作为学生,我将以节目中科学家为榜样,努力学习,未来投身AI医疗领域,助力健康中国建设”。
二、参考范例(2025年主题)
标题:科技向善,少年当强——观《开学第一课》有感
正文:
2025年的《开学第一课》以“强国复兴有我”为号角,为全国学子展开了一幅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画卷。节目中,AI专家与航天员的讲述让我深刻体会到:科技不仅是工具,更是推动文明进步的钥匙。
最令我震撼的是四川省的“AI课堂”。学生们与机器人对话、设计智能程序,让我看到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。这让我联想到日常学习中,AI翻译软件如何帮助我突破英语阅读瓶颈。科技不是冰冷的代码,而是解决问题的伙伴。正如节目中所说,“探AI之钥,启智慧之门”,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,是让技术服务于人类福祉。
节目中,新疆院士肖文交讲述的“天山形成史”同样发人深省。他用岩石纹理解读亿万年地质变迁,让我明白科学探索需要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坚持。反观自己,我曾因数学难题轻易放弃,如今才懂得:学习如攀登山峰,唯有脚踏实地,才能触摸真理之光。
作为新时代少年,我愿以节目中“红医精神”为指引,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。或许今天的我还无法像科学家一样改变世界,但我可以从小事做起:参与社区科普活动、用编程设计环保方案……正如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三十年铸就,平凡中的坚持终将汇聚成时代伟力。
三、通用写作技巧
1. 结构清晰:采用“总—分—总”模式,先概述节目内容,再分点论述感悟,最后总结升华。
2. 情感真挚:避免空泛口号,多用具体事例(如节目中某个片段、个人经历)引发共鸣。
3. 语言生动:善用比喻(如“科技如灯塔,照亮前行路”)、排比(如“少年强则科技强,少年智则国家智”)增强感染力。
4. 结合时政:可融入“科教兴国”“文化自信”等国家战略,体现思想深度。
扩展参考:
通过以上思路与范例,您可灵活调整内容,完成一篇既有深度又具个人特色的观后感。